2018年6月17日星期日

耶鲁大学夏皮诺教授法哲学(七)

2018/6/17

教授:我先从他的宏观理论开始,谈一谈这里面的理论问题,然后我再倒回来谈他的微观理论。说起来呢,我们这样是与前面的理论介绍的顺序倒过来的,那会,我们先从微观理论入手,然后我们看到这一理论如何演变成宏观理论。现在我们颠倒一下,我们先看宏观理论,然后我们再深入到劳动价值理论(译注:微观理论)以及关于劳动创造价值背后的假设,这是从洛克的理论变过来的,他将洛克的理论世俗化并使之现代化(译注:指将洛克的理论用于他当时的时代),这个你们都是知道的。

译评:在耶鲁大学另一教授介绍《政府论》的劳动创造价值的时候,我就讲到洛克认为劳动创造了价值,因为自然物质虽是共用的,但是仅占价值的1%,而劳动占了99%,所以,劳动所创造的新的价值是私有的,而马克思认为劳动创造价值意味着劳动成果应当是共有的而不是私有的。这里再次提醒大家注意查看相关部分的细节。

教授:所以如果你们回忆上次的课程,马克思的宏观理论就是(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的理论,不同的是,马克思的理论认为这只看不见的手是一只非常恶意的手,而斯密的看不见的手是一只善意的手。

译注:“看不见的手”是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中的核心思想,他的意思是,市场会自己运转不需要国王的政府去管制,市场具有高度的调节作用,资本家会根据市场状态调整自己的战略,因此,总体经济状态会保持平衡,如果国家政权出手干预,反而会打破经济自身的平衡,而使市场陷入瘫痪。中国80年代的经济体制改革主要就是以这个理论为基础的,这是中国所说的自由市场经济。实际这样的经济体与西方所说的自由经济完全不同。西方的自由经济指的是没有垄断的经济,而不是指政府管制的经济。中国有人将这样的经济叫作行政垄断,不过,西方的经济学所谈的所有经济模式都首先有一个假设,这个假设就是政府不对经济进行行政干预。在群里,还有人质疑说,谁说西方政府不行政干预经济了?他们的货币政策等等不就是行政干预吗?我在此解释一下:那都是法律规范而不是行政干预,法律规范与行政干预的差别在于:法律由立法部门而非行政部门(在美国就是总统)制定并颁布全国范围执行,若是行政管制,则因为行政不属于立法机构,因此,它不像法律那样具有公开的无差别性,而行政管制则可以是行政命令的颁布部门的各自需要而不同,这样就没有了公信力可言。
这也是八十年代一直困扰中国政府的“双轨制”问题,即一部分经济为非政府管制,另一部分为政府管制,于是政府管制下的产品因为垄断性和低价而被权力部门的相关人员利用,销售到非政府管制的那部分号称的自由市场,致使出现严重的社会不公现象。卡玛的《天安门》即谈到学生上街抗议的就是这个社会问题,实际上,学生都是20岁不到的人,未曾接触出社会,绝大部分学生,尤其是占大学生比例极高的农村出来的学生,对此根本一无所知。所以《天安门》在很大程度上扭曲了被当时称作爱国学生民主运动发生的背景。这是题外话。
因此,即使使用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的理论,不同国家不同政权的使用方法是不一样的。西方以法律来规范经济运作,而中国以行政命令来规范经济运作。这也是法治国家与非法治国家的差别。在法治国家,政府必须遵循法律,而不能擅自指挥市场,而非法治国家(即以德治国的国家),政府高于法律,因此政府就可以发布各种命令,致使其超越法律的地位。这也是题外话,以后有机会再谈。

教授:这其中的一个元素是争议的焦点,就是关于流动性危机的趋势问题,具体说这个问题就是,人们有可能持币而不去消费,这样货币无法在(经济)系统中流动,然后(经济)系统就静止不动了(译注:指市场崩溃,按字面意思直译就是“市场休克”)。
的确资本主义体系有流动性危机的情况,但是马克思所犯的各种严重低估的错误中有一个错误就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有很强的能力处理类似于流动性危机以及其他的问题,这个我们等下还会看到。在马克思与恩格斯发表《共产主义宣言》的时候,他们似乎根本没有认真地思考这些问题,他们说,资本主义社会的政府是资产阶级的执行委员会。他基本上没有想到政府能够做很多事来保持资本主义的生命力。
这里举一个好的例子:在资本主义系统运作的早期,墨西哥就发生了巨大的流动性危机,大到整个墨西哥的经济马上就要彻底崩溃了,但是西方政府在美国的带动下,共同向墨西哥经济体注入了500亿美元,直到经济危机结束,而他们成功了。所以我们没有看到墨西哥经济发生因流动性危机引起的那种经济崩溃。所以(马克思所说的)关于流动性危机的趋势的论断是有效的,但是我们没有理由说,这样的趋势不能被控制,只要我们能够懂得流动性危机的起源,我们就能够防止它产生后果,而各国政府都有有效的杠杆来处理这些问题,而克林顿政府时期,墨西哥政府所面对的流动性危机就是用这样的杠杆解决的。
第二个问题是马克思关于利润率下降趋势的论断。正如我对你们所说的,每个经典政治经济学家都相信在市场系统中存在着利润率下降的趋势,而他们认为他们的一个任务就是解释这样的一个趋势。他们都相信这个现象是绝对存在的,而你,(作为政治经济学家),必须能够解释为什么有这样一个现象。实际上,如果我们回过头来看资本主义自19世纪以来的漫长的历史,宏观上长期的利润率下降的趋势,作为实证的事实,一点也不明显。

译注:教授这一段所谈的是“边际效应递减”的经济学原理。该原理认为,在某个特定范围内,利润率是不断下降的。这里的“边际效应”就是管理学中的财务管理学科所说的“利润率”,“边际”这个词,财务管理中就是指“利润”。在一个企业中,产品生产得越多,其利润率越低,因此企业都追求扩大生产规模来获得规模效应,冲抵边际 效应 递减。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越是大的企业,其净利润越低, 如沃尔玛利润率只有1%不到,这样使得其他企业难以进入该行业与其竞争。教授的意思是,从宏观经济的层面,资本并不受此影响,因为资本总是寻找利润率高的行业投资。

教授:如你们所知,从马克思所谈的情况来说,他对利润率递减趋势的论述与不断提升的资本密集型产业(译注:大家可能只了解“劳动密集型”产业,其实就是资本的比重特别大的行业)有关。他的观点是,当资本家越来越恒定地依靠资本获得竞争优势时,他们所获得的新的价值就会越来越少,这样资本主义企业家为了获得中远期的更高利润的同时,他们的利润率在下降。

译注:利润与利润率的区别在于,利润是绝对的数值,就是产品销售之后所获得的收入比成本投入多出来的那一块,而利润率则是一个相对的比率,是所获得的利润的绝对值与全部的销售额之间的比例。例如,商家促销时,有一种手段就是“买二送一”或者“买一送一”,对于顾客来说,划算了,因为单价下降了很多,同时,对于商家来说,总利润上升了,因为卖出两件或三件的总利润比卖出一件的高,但是利润率显然下降了,因为单价下降了。所以资本家为了获得更多的绝对利润额,而降低单价促使更多的产品销售。
这样做因为资本需要快速循环,例如,每个月的销售若是要达到某个值,例如6个单位,那么如果是正常速度,资本需要投入3个单位,但是如果能够使运转周期变成半个月,那么,例如同样的3个单位的资本投入,半个月就卖到了6,然后用这其中所获得的利润,3个单位,则又可以运转一次,那么结果就是一个月内使用3个单位的资本可以获得总共12个单位的销售额。相反,如果资本循环不动了,那么,生意就关张了,这也就是政治经济学所称的“沉没成本”,意思是前期的所有投入均作废。在一个企业,它就是资金(资本)循环,在一个经济体中,它就是“流动性”。

教授:因此,如果某个资本家引进珍妮飞梭来提升他的短期利润,但是当全部的棉织品工厂都引进珍妮织飞梭的时候,这时的利润率在整个行业就会比第一台珍妮飞梭引进时低。因此,马克思认定这就是导致利润率下降的驱动力。
但,这里的论断有两个问题:一个是,它仅仅假设经济体中只有非常有限的几个行业。因为你肯定他的论断说,“对啊,利润率在棉织行业确实就会下降,如果这个行业变得越来越资本密集(译注:即需要越来越大的设备等固定资产的投资)的话”,但是实际上一个社会有各种的新的行业,他们随时会产生,一直如此(译注:产业不是固定的有限的几个)。所以,资本最终会流向其他行业,然后他们又从巨大的利润开始,再然后,利润将在竞逐中下降,但是然后资本将又去了别的行业。所以,除非你脑子里的概念是,社会上只有固定的几条生产线,致使利润可以开始在整个经济体中全面下降,否则没有理由认为他得出了具有长远有效性的论断来解释为什么资本主义系统的利润率会下降,即使从马克思自己的著述来分析,也得不到这样的结论。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