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看多数的个人维护自己的权利的案件(注:这是维护个别人的权利而不是个人权利),他们的特点就是以各种非暴力的方式开始,少数人,如杨佳、张扣扣等历经多年不能获得司法公正的情况下,以暴力方式结束;如果我们看五四运动与八九学运,学生的抗争方式也是集会游行示威等非暴力方式,我们可以看更远一点的,美国革命,也是从非暴力方式开始的,美国宣布独立以及进入独立战争是在宗主国部队已经开始军事镇压后开始的,美国上个世纪中叶的民权运动,最终也是在非暴力方式下获得成功的.....
这样的例子我们归纳一下就是:非暴力方式是整个抗争的起点,对于个人和没有组织的群体如此,对于有组织的也是如此。我们只是从中共的历史课堂中得知农民起义都是突然开始的,一个人出头带领大家,然后开始军事进攻当地城池最后占领当地,但我个人以为不能相信这些故事,这样的历史叙述是没有展示史实的情况下由史官记载的,我们不知道他们起义前做了什么,如近代的洪秀全起义,我们得知是从他"医病"、"传教"开始的。总之,我们极少会看到什么前期铺垫都没有,直接就上来暴力复仇、暴力革命、军事对抗的。
换句话说,所谓的"历史的选择"其实不是历史在有意识地选择什么,而是所有的反抗的规律。我们自己也可以想象会不会一遇到问题,如杨佳被警察虐待的案件,不论三七二十一就去砍人的?不会,杨佳也是经过很久的努力,最终无果而采取了拚命的方式。原因是:暴力的方式等于是把命拿出来拚。杨佳会意识到、张扣扣会意识到,即使美国革命的领导组织——北美大陆会议,其全部成员都有这样的准备,证据是:杰斐逊起草独立宣言的事,直到美国赢了独立战争才对外公布,因为即使是独立宣言的起草人也是在失败的情况下首当其冲送命的人。今天,我们知道了美国独立战争的结果,但是在他们当时,尤其是面对着全世界最强大的军事国家也是自己的宗主国,这一战争的结局如何,他们在当时不会知道,因此,所有人都是做好失败就丧命的准备开始这场战争的。简单地说,非暴力的抗争,无论结果如何,送命都不会是必然,而暴力抗争,必须做好失去生命的准备,尤其是,个人以暴力方式进行报复性抗争。因此,所谓的历史选择了"非暴力的抗争方式"不过是人的一种本能的选择,因为争取自己的权利的当事人不都希望为了争取权利而死去。或许有极少数人会真的不愿意争取自己的权利,而就是找茬然后丢了自己的性命,不过,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这样的荒唐的决定自己会做吗?
然而在中国强大的自我牺牲的道德宣传之下,很多人以"暴力抗争"为骄傲,甚至赞扬鼓励暴力抗争,抑或这样的思维来自对青史留名"的追求,总之,那些号召暴力革命而同时谴责各种非暴力抗争的人,他们究竟为何要谴责所有抗争者都必然开始的路径——非暴力抗争方式,我无法用理性的逻辑的方式去理解。自美国发生持枪权之争以来,几乎所有主张直接以暴力方式复仇或革命的人,都会大力支持美国不要对持枪权进行限制,我先不说这些人对美国是否有了解,这种大量充斥于网络上的言论,我理解是这些人将中国的背景放到了美国,他们不理解也不想理解美国,他们就是一心鼓动暴力革命,而凡是不符合者,就立即谴责咒骂,这样显得自己多么反共一样。实际上,这些人极大可能就是共产党统治集团的一份子或雇佣者(肉喇叭、五毛),因为鼓噪那些无法令人理解的暴力行动等于是让人送死。
那么,是不是说非暴力抗争者就必然会排除暴力抗争的方式呢?其实这个问题有点傻,因为人在有条件的时候,总是以条件所及的方式采取抗争,这才是暴力抗争发生的原因,也就是,当非暴力抗争达不到效果,而当事人下决心要解决问题实现愿望时,他的选择路径就只有一个,那就是,拿起真正的武器——大刀、枪支弹药等等。我们考察美国革命就是如此。在1776年发表独立宣言时,各种游说、抗议示威、对峙等等都用了,但是目的没有实现。
暴力革命意味着拿自己的生命一搏,但是,光有这个条件还是不够的,对于大规模的群体而言,还必须有钱。美国独立战争之所以能够开战,是因为大陆会议的议员们不仅有华盛顿这样有打仗经验的人,还有钱,大家都拿出自己家的大量的钱财支持战争(命都拚了当然不会惜金),然而,对于美国独立战争而言,即使大家都是有钱人都捐献了钱财,但最后仍然还是缺钱,美国革命到中期的时候,有些州的士兵们连冬天用的被子都没有,衣服已经褴褛不堪,法国将军带部队到美军一看那穷酸,赶紧拿出钱物。华盛顿,大陆会议中最有钱的一位,在战争进入第三年后,因为士兵兵饷没有了,死伤严重,都要回家,他哀求士兵随他再打一仗,才有了三年来的第一次的胜仗。这就是缺钱的状况。相比之下,非暴力抗争不用那么多钱。如果是个人,例如中国的访民,他们走出家门(如果还有家的话)来到政府办公的地方申诉请愿,即使要钱,那也是最低限度的钱。而像美国战争那样的全国最有钱的人华盛顿和大陆会议的创立者富兰克林以及所有其他的有钱人,如律师、商人、州政府官员等等,所有这些人,外加募捐者,他们把钱拿出来也难以为继。如果不是法国人又出钱又出人又出武器,美国的历史还会是今天这样吗?这就是"历史选择非暴力抗争"的另一个原因(一个是搏命一个是拚钱)。
实际上所谓的战略决策,根本不存在要不要非暴力手段的问题,根本就是不选择也是它。真正要决策的是:如果非暴力抗争不能达到目的,要不要采用暴力手段继续抗争的问题。然而,之所以说是"战略"决策,那和前面所说的迫不得已的情况是不一样的。战略,意味着有组织有目标。没有目标就谈不上战略决策了。因此,我们在确定组织为必要的情况下,需要有意识地策划自己的抗争路径。因此下一节将着重讨论如何建立组织以及进行战略决策。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